最好的光纖溫度監測技術

一、光纖溫度監測技術的分類

光纖溫度監測技術主要有以下幾類:

  1. 根據物理特性調制方式分類
    • 相位調制型光纖溫度傳感器,像馬赫 – 澤德爾(MZ)幹涉儀、FP法布裏 – 珀羅幹涉儀、光纖光栅溫度傳感器等就屬于此類。例如光纖光栅溫度傳感器,是沿着光纖的縱向通過紫外光輻射,曝光刻蝕形成若幹個不同中心波長的布拉格光纖光栅。當外界溫度發生改變時,光栅的反射信号波長會随之變化,通過分析這種波長的改變就能确定溫度變化。此類傳感器的優點是探頭體積小、光路可适當彎曲,抗電磁輻射且便于遙測,但光纖光栅存在機械強度較低的問題,在複雜工況下容易損壞,并且波長解調的靈敏度有限,幾十度的溫升引起的反射光波長漂移不超過1nm 。
    • 幅度調制型光纖溫度傳感器,微彎損耗調制、偏振調制型溫度傳感器等是幅度調制型的代表,不過這類傳感器商品化應用相對普及度低一些。
    • 偏振調制型,主要基于光纖偏振态随溫度改變而進行溫度測量,目前應用場景相對有限。
    • 熱色效應光纖溫度傳感器,這種傳感器利用光纖溫度敏感的特性,在不同溫度下其對光的吸收或透過性能會發生改變,進而根據光強等參數的變化确定溫度。但這種傳感器在靈敏度、響應速度等方面可能受到材料本身熱色性能的局限。
    • 熒光光纖溫度傳感器,它的原理是在光纖末端鍍上熒光物質,通過測量熒光能量衰減時間,利用熒光物質本征餘晖時間溫度相關性得出被測點溫度值。其适用溫度範圍爲 – 50 – 200°C,精度約爲±1°C,适用于電氣設備内部等多種溫度監測場景,具有小型化、集成方便、性能可靠、抗電磁幹擾、絕緣性能好、安裝方便、組網靈活等特點。不過,熒光光纖測溫系統單根光纖測溫距離不能超過20米,并且測量結果可能會受環境噪聲、光源衰減等因素影響,在複雜環境下誤差可能較明顯。
  2. 按照傳感信号傳輸中的功能分類
    • 傳光型光纖溫度傳感器,光纖在這類傳感器中隻是起到傳輸測量信号的作用,敏感元件并非光纖。比如半導體光吸收傳感器,還有運用拉曼效應ROTDR的傳感器、布裏淵效應BOTDR的傳感器等。拉曼散射和布裏淵散射都是光纖中的光散射現象,它們對于溫度敏感,可以實現分布式溫度測量。拉曼散射有關的分布式光纖溫度測量可以達到測溫距離30km,空間分辨率3m,溫度分辨率0.1°C,測溫範圍0 – 200°C的效果;基于布裏淵散射的傳感器測量長度能大于50km,溫度分辨率能達到1°C 。
    • 熱輻射光纖溫度傳感器,以光纖纖芯中的熱點本身所産生的黑體輻射現象爲基礎,例如藍寶石光纖溫度傳感器,利用光纖内産生的熱輻射來傳感溫度。
  3. 按照測量形式及分布狀态分類
    • 點式溫度測量:在系統某些重點關注的地方部署單個溫度探頭進行測量。如采用砷化镓晶體材料嵌入光纖的遠端作爲溫度探頭的測溫技術,當傳感器光源發出多波長入射光輻射到砷化镓晶體上時,晶體在不同溫度下會吸收不同波長的入射光,未被吸收的光被反射回設備,通過分析反射光的光譜得到探頭處的溫度參數。其優勢是通過絕對光譜測量獲得探頭溫度,不涉及現場定标,探頭通用性好,而且傳感距離可以超過500m,光源壽命和在線檢測長期穩定性超過30年,但成本較高。
    • 準分布式測量:将單點式溫度測量沿光纖傳播方向串聯,可形成覆蓋多點溫度探測的準分布式測量。比如多個光纖光栅串聯的測溫系統,沿着光纖縱向多個布拉格光栅順序分布,将寬譜光注入光纖後,每個光栅反射對應波長的單色光,環境溫度變化時光栅反射信号波長改變,從而反映溫度變化,但光纖光栅機械強度低,在複雜工況易損壞。
    • 完全分布式測量:光纖本身既可以作爲光信号傳輸的通道,也可以作爲溫度敏感材料傳導溫度變化。分布式光纖測溫系統隻需部署一台監控設備加上一根傳感光纖便可以工作。單位光纖長度的監控成本随着傳感距離的增加而降低,是較爲有發展前景的工程測溫方案。例如基于拉曼散射或布裏淵散射原理的分布式光纖溫度傳感器,可以實時、連續地監測長達數十公裏的光纖沿線溫度分布。并且利用拉曼散射原理可達到空間分辨率爲毫米級别的測量,測溫範圍也較廣。

二、當前主流光纖溫度監測技術的優缺點

(一)分布式光纖溫度監測技術

  1. 優點
    • 測量範圍大、距離長:如基于拉曼散射原理的分布式光纖溫度傳感器,能夠實現長達30km的溫度測量,在一些大型設施如長距離的輸油管道、地下電纜等環境中,可以沿着整個設備或線路布置光纖,實現大規模溫度監測,這樣可以一次性對很長的設施進行溫度監控,不需要像傳統手段那樣分成許多小段進行測量,節省了人力、物力以及成本。
    • 分布式測量能力強:可提供光纖沿線全方位的溫度信息,實現溫度的空間分布測量。以隧道火災預警爲例,在隧道壁上鋪設分布式光纖傳感器,可以精确地知道每一段隧道的溫度情況,而不僅僅是幾個離散點的溫度。一旦某個位置有火災隐患引發溫度異常上升,系統能立即定位到具體位置,而傳統的點式傳感器難以做到對整個隧道精準全面的溫度預估。
    • 精準度與分辨率較高:溫度分辨率能達到0.1°C,位置分辨率在頻域分析方法下甚至可以達到毫米級别,這個水平的分辨率在很多對溫度要求較爲精确的場景下比較有利,例如在一些化工反應管道上,細微的溫度變化可能就表示着反應出現了異常情況,通過這種高分辨率的溫度監測能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措施。
    • 抗電磁幹擾性強:由于光是其信号的載體,不受外界電磁幹擾影響,在變電站、高壓電纜等電磁場複雜的環境中優勢明顯。比如在變電站中,各種電氣設備産生很強的電磁場,采用分布式光纖溫度傳感器可以穩定準确地測量變電設備和線路的溫度,而傳統的電學類溫度傳感器可能會因爲強磁場幹擾而出現測量誤差。
  2. 缺點
    • 系統硬件與軟件複雜,成本高:基于拉曼散射的光纖測溫硬件系統較大,測量距離增加時所需的軟件處理算法更複雜,制作硬件設備和開發軟件系統成本相對投入較高。對于一些小型場所或者對成本敏感的項目來說,可能難以承擔這種開支,限制了其推廣使用。
    • 安裝條件要求相對較高:光纖比較脆弱,如果安裝過程未嚴格按照标準進行,例如光纖彎曲半徑過小等容易導緻光纖損壞,從而影響傳感器性能。而且在一些複雜環境下,如狹小空間、已有設施布局複雜的區域鋪設光纖也存在一定實際困難。像在已存在大量電纜的橋架中再鋪設光纖,可能會受到空間以及其他線路的阻礙。

(二)光纖光栅溫度監測技術

  1. 優點
    • 精度較好且穩定性相對較高:能比較精确地測量溫度,并且在一些相對穩定的工作環境下可以長時間穩定工作。如在某些對溫度控制要求比較嚴格的工業生産過程中的加熱設備、恒溫容器等環境中,光纖光栅溫度傳感器可以持續準确地提供溫度信息,确保生産的精度和穩定性。
    • 體積小巧且靈活性好:探頭體積小,可以适應一些空間狹小、形狀複雜等特殊的安裝環境,像在一些精密儀器内部的溫度測量中,可以安裝到儀器内部狹小的空間進行溫度探測,對儀器整體運行影響還比較小。光路可适當彎曲,這樣在安裝布局時靈活性大,根據實際需求調整傳感探頭位置等較爲方便。
    • 抗電磁輻射能力強:在電磁輻射較爲強烈的環境,比如雷達站附近的一些設施溫度監測、大型電機設備等環境下,能正常工作而不受電磁輻射幹擾。
    • 複用能力強:通過将多個光纖光栅進行合理組合,可以構建傳感網絡,既可以進行準分布式測量也可以進行遙測。例如在一個大型建築結構不同位置多點部署光纖光栅傳感器,将它們通過光纖連接到監測中心,實現對整個建築多點的溫度監控。
  2. 缺點
    • 機械強度低:光纖光栅在受到外力擠壓、過度彎曲或者振動等機械作用時容易發生損壞,在一些工作環境較惡劣或者設備振動頻率高的區域,其使用壽命和可靠性會受到影響。例如在高速運轉的機械加工設備内部安裝光纖光栅溫度傳感器,設備的振動和加工過程中的沖擊力可能會折斷光纖光栅。
    • 波長解調靈敏度受限:通常情況下溫度變化引起的反射光波長變化較小,幾十度的溫升引起的反射光波長漂移不超過1nm,當需要監測微小的溫度變化時可能就無法滿足需求。
    • 生産工藝複雜、成本高:制作光纖光栅需要在光纖上進行精确的刻錄等操作,技術工藝要求高,并且封裝技術也需要進一步提高,在生産過程中投入成本較多。此外,用于解調光纖光栅信号的光栅解調儀價格昂貴,進一步增加了整體的使用成本,不利于大規模推廣應用。

(三)熒光光纖溫度監測技術

  1. 優點
    • 抗幹擾能力強:基于熒光光纖來進行溫度測量,不受周圍環境的電磁幹擾,對于電磁環境複雜或者對電磁幹擾有嚴格規避要求的場所,如電子設備密集的通信基站機房、高壓變電站附近的設備監測等場景非常适用,可以在大量電器設備同時工作産生複雜磁場的情況下穩定獲取溫度信息。
    • 遠程測量能力适度:通過光纖可實現數十米距離的溫度測量而不影響測量精度,在一些大區域或者人員難以到達的環境下有一定優勢。例如在大型倉庫中,貨物存儲高度較高或者空間分布複雜,通過熒光光纖溫度傳感器可以在倉庫邊緣部署光纖進行核心區域貨物堆溫度的測量。
    • 無需電源(自身光纖不需要電源供應):其能量來源主要是光源,所以在某些特殊場所尤其是需要防爆、隔離電源的環境下使用非常有利,如石油化工中的危險氣體儲存區、煤礦井下開采區域等環境的溫度監測。
    • 抗腐蝕和耐高溫性良好:光纖材料性質穩定,在惡劣的高溫、高壓或者腐蝕性化學物質環境下依然能正常工作。比如在冶金工業的高溫熔爐周圍,進行過往管道或者設備的溫度監控時,熒光光纖溫度傳感器能承受惡劣的環境條件而持續準确地測量溫度。
    • 長期穩定性優:熒光物質和光纖結合具有很高的化學穩定性和物理穩定性,使得整個光纖測溫系統可以長時間穩定工作,減少了頻繁維護和校準的工作量,降低了維護成本。
    • 電絕緣性和防爆性好:光纖傳感器本身是電絕緣體,不會導電,即使在易燃、易爆環境中也能進行溫度監測,不存在電氣安全隐患。
    • 環境适應性強:可以在高溫、低溫、高壓、真空、輻射等極端環境下工作,從而滿足各種惡劣工況下的測溫需求。比如在航空航天的模拟實驗環境中或太空探索設備的溫度監測場景下等,其适用的環境範圍比較寬泛。
    • 數據傳輸速度快:光纖的數據傳輸特性使得溫度數據能實現快速傳遞,進而可以實現實時或近乎實時的溫度監測,這在對于溫度變化需要快速響應的系統中非常關鍵,比如在一些溫控要求極高的實驗設施或者超導設備的溫度監控場景下,可以及時反饋溫度情況以便控制系統做出調整。
    • 易于集成和自動化:可以方便地與現有的計算機系統和自動化設備集成,方便在工業自動化生産過程中實現溫度監控的自動化、智能化,能與工業控制系統良好對接實現控制邏輯。
  2. 缺點
    • 測量誤差受環境因素影響:環境噪聲、光源衰減等因素會影響測量結果,尤其是在工況複雜的測量環境下測量誤差可能變得更加明顯,在選擇測量點和進行測量時,需要進行充分的準備和校準等措施來減少誤差,例如在多噪音源、多光源幹擾的環境,要采用更高質量的屏蔽光纖來避免幹擾。
    • 技術複雜性較高:需要具備專業技術水平的人員來實施操作,包括安裝、校準、維護等多方面工作,普通技術人員可能無法滿足要求,因此對操作人員需要專門的技術培訓和認證,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使用成本和人員要求的門檻。
    • 成本相對較高:由于技術的複雜性以及對精度要求高,從傳感器設備的制造到系統組建的設備、技術等各種投入,使得整個熒光光纖測溫設備和系統的成本偏高。
    • 響應速度存在挑戰:盡管具有快速響應的特點,但在一些對實時測量要求極高的場合,例如需要納秒級響應速度的超高速實驗設備熱監測場景下,可能難以完全滿足需求。

三、評價光纖溫度監測技術優劣的關鍵指标

(一)溫度分辨率

溫度分辨率是衡量光纖溫度監測技術性能非常重要的指标,表示技術能檢測到的最小溫度變化量。例如對于一些高精度要求的電子芯片散熱檢測,需要監控到0.1°C甚至更小的溫度變化,此時就要求光纖溫度傳感器具有較高的溫度分辨率。在光纖測溫技術中,像有些基于拉曼散射的分布式光纖測溫系統能夠實現0.1°C的溫度分辨率,這使它可以用于精細溫度變化監測場景,比如化工反應過程中微小的溫度波動、生物培育過程中的溫度精确控制等。如果溫度分辨率不夠,可能就無法準确察覺到這些細微的溫度變化,從而影響對整個過程的管控或者對一些潛在危險溫度變化的預警 。

(二)空間分辨率

  1. 概念:空間分辨率體現了在光纖溫度監測技術中對溫度測量沿光纖分布位置的精确判别能力,或者說可區分距離内不同點的能力。
  2. 影響範圍:對于基于拉曼散射的分布式光纖溫度傳感器,在頻域分析方法下理論上可以達到毫米級别的空間分辨率。在大型的土木結構建築物中,如果使用分布式光纖溫度傳感器進行結構健康監測(因爲結構中不同位置溫度差異可能暗示應力異常或者結構隐患),空間分辨率支持準确定位每個可能出現問題的位置,像檢測到某根梁柱具體位置的溫度異常(如果是因爲結構内部應力集中或者部件損傷造成溫度異常),若空間分辨率低可能就隻能大概知道一段梁柱存在問題,而不能精确到某個局部。在一些其他場景如電力線熱分布檢測中,精确辨别不同位置的溫度也是提前發現局部故障隐患的關鍵。

(三)測溫範圍

  1. 含義:即光纖溫度傳感器可以進行有效測量的溫度區間。
  2. 舉例說明:熒光光纖溫度傳感器适用溫度範圍 – 50 – 200°C,不同的光纖溫度監測技術的測溫範圍有所不同,這就決定了其适用場景。比如在鋼鐵冶金工業的熔爐附近環境溫度極高,普通隻适用于較低溫環境的光纖傳感器就無法工作,這裏就需要用到能夠承受高溫、具有高溫度上限的光纖溫度監測設備,否則無法監測到相關高溫區域的真實溫度情況,進而無法對設備和周圍環境進行有效的安全監控和熱量管理。有的像在低溫物理實驗等需要超低溫度環境監測時,如果傳感器的低溫下限不夠低,也無法實現準确測量。

(四)穩定性

  1. 長期穩定性:光纖溫度傳感器在長時間工作過程中需要維持穩定的性能表現。例如在海底光纜監測系統中,可能需要連續多年監測溫度,以判斷是否有海纜受到海水溫度變化影響出現潛在故障風險等情況,這就要求光纖溫度傳感器系統具有很好的長期穩定性,不會因爲長時間運行而出現測量值偏差大等問題。長期穩定性不好的傳感器可能在使用一段時間後就需要頻繁校準或者更換,大大增加了維護成本和工作量。
  2. 短期穩定性:用以衡量系統在較短時間内(如24小時)的性能波動情況。例如在電力設施的對比測試過程中,需要檢測光纖溫度監測系統的短期穩定性以确保在一天内不同時段測量得到的溫度值誤差在可接受範圍内,從而判斷此技術用于電力設備溫度監測是否能夠準确反映設備溫度變化情況,避免因爲短期的穩定性問題誤判設備運行狀态,造成電力故障隐患不能及時發現。

(五)測量速度

  1. 概念解釋:測量速度影響光纖溫度傳感器完成一次溫度測量流程的快慢,是影響其能否快速發現溫度異常變化的重要因素。對于一些對溫度變化需要快速響應的場景,例如在高速燃燒的航空發動機内部材料的溫度監測,快速的測量速度可以及時檢測到材料溫度升高幅度是否過快,避免因爲測量速度慢無法及時獲取溫度變化數據而出現材料過熱損壞,繼而造成發動機故障等嚴重後果。
  2. 舉例:在電力電纜火災預警系統中,如果光纖溫度傳感器測量速度慢,當電纜溫度快速升高引發火災隐患時,可能不能及時向控制系統發送準确的溫度報警信号,從而延誤滅火或者故障隔離等緊急處理措施。因此,在這種對溫度變化響應要求高的場景下,測量速度較快的光纖溫度傳感器更具優勢。

(六)靈敏度

  1. 定義理解:指光纖溫度傳感器對溫度變化的響應敏感程度。
  2. 舉例示例:在環境監測領域,當空氣中溫度微小波動可能意味着氣象或者環境質量變化的初期信号時,高靈敏度的光纖溫度傳感器能夠快速捕捉到這種微小的溫度變化,從而起到早期預警的作用。如果靈敏度低則可能會遺漏這些重要的信号,導緻後續環境問題不能及時處理或者氣象狀況預估失誤。同時,在一些超精密的實驗室環境或者光學設備内部環境下,設備自身對溫度的微小波動非常敏感,此時就要求光纖溫度傳感器能夠有高靈敏度與之匹配來保障設備正常運行和實驗結果的準确性。

(七)抗幹擾能力

  1. 應對電磁幹擾能力:光纖溫度傳感器的抗幹擾能力包含對電磁幹擾的抵禦能力等多個方面。在現代工業環境和電子設備密集區域,電磁場環境複雜,如在大型數據中心機房内部,大量服務器同時工作産生強電磁場,如果光纖溫度傳感器抗電磁幹擾能力差就無法準确測量服務器溫度等關鍵設備的溫度,可能會因爲電磁幹擾得到完全錯誤的溫度測量值。
  2. 抵抗其他幹擾的能力:除電磁幹擾外,像在一些化工環境下,傳感器還要抵抗化學腐蝕、污染等可能幹擾測量的因素。例如,在化學氧化車間,光纖傳感器需要在充滿腐蝕性氣體的環境中準确測量設備溫度,如果傳感器的抗腐蝕能力低或者抵抗化學物質污染的能力差,就可能會造成傳感器探頭表面腐蝕或者被污染而影響光傳輸或者光與溫度的轉換效率等從而降低測量準确性。

四、最佳光纖溫度監測技術的實際應用案例

(一)光纖測溫系統在電廠的應用

  1. 基本情況
    • 某發電廠裝機需要對全廠範圍内衆多部位如電纜橋架、電纜溝及6KV開關櫃的上靜觸頭、下靜觸頭、電纜接頭等部位進行溫度監測。采用了組合系統用一台上位機實現長距離電纜溫度和高壓開關觸電溫度的全面監測,并且把報警信号通過繼電器接點送入廠内消防報警系統 。
  2. **實現功能
    • 實時在線監測:可實現24小時不間斷在線監測,能進行超溫預報警,從而做到無人值守。這對于大型發電廠衆多設備和線路溫度監測非常重要,因爲人工難以做到時刻對如此多的監測點進行檢查,通過實時在線監測系統能夠随時發現異常溫度升高情況,提前預警防範火災等危險和設備故障。
    • 準确測溫:光纖的高測溫精度得以體現,而且溫度反應靈敏,可以精确掌握電纜等設備的溫度變化情況。它相較于傳統的感溫電纜(傳統感溫電纜一般隻是根據溫度到某個阈值進行報警而無法精确測量具體溫度數值),更有助于發電廠精确判斷設備運行狀态,因爲不同設備和運行工況下的正常溫度範圍有所區别,準确測量能更好地定位設備是否在安全正常範圍溫度内。
    • 快速反應:系統可快速反應全廠内的電纜溫度情況,能夠實時捕捉發熱點或者火情,并且迅速發出報警信号。這種快速反應的能力可以使發電廠在第一時間對可能引發設備損壞或者火災的溫度異常進行處理,比如及時切斷故障線路或者開啓降溫設備等。
    • 報警功能優化:按照實際需求能夠設置三級或者多級報警溫度,而且還能輔助溫升速率異常報警的功能。這有助于發電廠對不同位置不同重要性的設備進行分級管控,例如對于一些核心關鍵位置的高壓設備,即使溫度小幅度異常上升也要及時報警處理;而對于一些相對次要的設備可能在溫度上升一定幅度後報警通知檢修人員定期查看。
    • 分區管理靈活:可以将整個被測區劃分成若幹個不同區域,并且爲每個區域分别設置報警溫度,這體現了很強的人性化管理能力。在大型的發電廠布局中,不同區域環境和設備不同,各自的溫度正常波動範圍以及風險系數也不同,通過分區設置報警系統可以更精确地對不同區域分别管理。
    • 消防聯動:能夠将火災報警信号通過繼電器幹接點輸入消防報警系統,實現消防聯動。一旦某一位置因爲溫度異常出現火災隐患或者已經起火,能立刻通知消防系統,提高整體安全性。
    • 數據共享:與廠内MIS網鏈接後,可以在廠内網絡的任意一台電腦上進行數據查詢。這方便了發電廠内部的生産管理調度人員随時查看溫度數據進行生産安全管控決策,例如管理人員可以對比不同時間段、不同運行模式下的溫度數據總結設備運行規律以便優化運行方案。
    • 本質安全:從測量現場到控制室傳輸線路以石英爲工作介質,具有本質絕緣、抗電磁微波幹擾、耐腐蝕和耐老化的特點。在發電廠這種電磁場相對複雜,環境可能又有一些腐蝕性氣體或者液體存在的場景下,保證了溫度測量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也避免了在傳輸過程中因爲介質損壞等出現錯誤溫度信号或者安全隐患。
    • 高壓隔離:光纖作爲可靠的絕緣物質,可以有效隔離現場的高壓電,避免高壓電被引入控制室,保障了控制室内設備和人員的安全。
    • 結構簡單:整個系統由測溫主機和感溫光纖組成,中間環節和轉換部件少。這樣大大降低了出現故障的機率以及後續的維護成本,因爲故障點少并且維護主要集中在兩大組件上,對于發電廠這樣設備繁多且需要長期穩定運行的場所來說,可以減少設備檢修維護工作量和成本。

(二)分布式光纖溫度監測系統在通信動力樓的應用

  1. 基本描述
    • 系統包括本地客戶端、光纖測溫主機、感溫光纜和測溫軟件,主要用于通信動力樓内機櫃、橋架電纜和地下隧道電纜的溫度監測。基于拉曼散射與時域反射相結合的分布式光纖測溫方法,有效提高系統測溫空間分辨與降低系統敷設難度,可以實現溫度實時監測、趨勢分析、事故遠程準确探測、預警、報警功能 。
  2. **在通信動力樓中的意義
    • 保障通信安全穩定運行:通信機房設備密集且對安全性要求極高,如果機房溫度控制不當導緻溫度過高可能引發火災或者使通信設備過熱損壞進而造成整個通信網絡癱瘓。通過分布式光纖溫度監測系統實時獲取機房内各點的溫度情況,能及時調整溫控設備或者發現故障隐患點并處理從而保障通信網絡安全穩定運行。
    • 适應通信機房發展需求:随着5G技術發展通信機房新建和擴容速度加快,機房内設備數量和功率急劇增加,傳統電子測溫方式測溫點數有限、敷設傳輸電纜複雜且不利于維護管理,而分布式光纖溫度監測系統沿光纖連續分布溫度監測點多、敷設簡單且易于維護,可以有效地彌補傳統電子測溫方式的缺點,适應通信機房不斷發展過程中的溫度監測需求。

(三)FBG溫度傳感系統在鋁電解槽的應用

  1. 應用背景
    • 鋁業公司一直在尋找能夠有效在線監測鋁電解槽溫度狀态的技術。他們的測控團隊經過傳熱計算,選取了幾個已知的溫度測點,使用FBG溫度傳感系統進行測溫比對和驗證。因爲FBG溫度傳感系統具有光纖傳感不受電磁幹擾、可以高溫監測(1000°C極限測溫)、有助于節能降耗(10% – 15%)、能夠24小時✖365天實時在線不間斷監測、集成度高(每套系統實時在線監測112至450個溫度測點)、前端傳感安裝方便(易部屬,省導線)、後期維護成本低等優勢,其能夠滿足電解鋁行業的工況要求。
  2. 對鋁電解槽生産的影響
    • 實現大規模實時監控與能耗調控:當比對的溫度數據他們在整個生産車間應用了這套系統。通過FBG溫度傳感系統可以爲車間24小時✖365天實時不間斷提供溫度數據。根據這些數據,企業可以對電解槽做能耗調控,最終節省了10%的能耗。這對于電解鋁這種高能耗行業來說,意義非凡,如果能耗控制更好,可以降低很大的成本支出。由于在電解鋁行業,槽控技術已經較爲完善,許多時候因爲溫度數據不準确等原因使得企業不得不保留電解槽溫度餘量,導緻溫度高于理想值從而造成大量能源浪費,采用精确的溫度監測技術可有效改善這種狀況。
    • 提高國内電解鋁廠能效管理借鑒意義:這一成功案例對于國内電解鋁廠能效管理有很好的借鑒意義。目前國内電解鋁廠如果改善底層傳感器系統,在已有的較爲完善的槽控技術基礎上,采用像FBG這種精确穩定的溫度監測系統,可以進一步降低能耗,帶來更好的經濟效益。

五、光纖溫度監測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

(一)提升傳感器靈敏度

  1. 技術改進的必要性:在衆多行業應用場景中,對于溫度微小變化的精确檢測需求日益增加。例如在高端精密制造領域,如芯片制造過程中,加工設備對内部溫度變化十分敏感,微小的溫度波動可能影響芯片的成品率;在生物醫學研究的諸多場景,如細胞培養環境中溫度的細微改變可能會影響細胞的生長和活性。傳統的光纖溫度傳感器靈敏度可能無法滿足這些高精度要求。
  2. 可能采取的技術手段:從光纖材料本身性能優化的角度,開發新型溫度敏感的光纖材料,使得纖維材料自身對溫度變化更加敏感。例如探索摻雜特殊物質的光纖,研究這些特殊添加劑如何與溫度産生更強的相互作用,從而在溫度變化時産生更顯著的光學特性變化。同時,在傳感器的結構設計方面進行創新,采用特殊的光纖光栅結構或者更優化的幹涉儀結構等,可以對溫度變化有更強的響應能力,從而轉化爲更高的靈敏度輸出信号。

(二)拓寬溫度測量範圍

  1. 滿足極端環境應用需求:随着人類在極端環境下的探索和活動增多,如深海探測事業的發展、極地科考的深入以及航空航天等領域涉足宇宙極端溫度環境,對能在超低溫和超高溫環境準确測量溫度的傳感器需求緊迫。例如在深海海底火山附近研究生物生态系統,那裏的高溫、高壓以及複雜的化學物質變化環境需要耐高溫、高壓且能在複雜化學環境下正常工作的溫度傳感器;在太空探測中,衛星設備、星體表面探測儀器等也需要能适應宇宙極端大範圍溫度變化(如接近絕對零度到幾百度甚至上千度溫度波動)的傳感器進行設備溫度監測和環境熱量分析。
  2. 技術研發方向:一方面,研究特殊的光纖塗層或者保護材料,使其既能夠适應高溫環境下不被燒毀、融化或者改變特性,又能在低溫環境下保持柔韌性和光學傳導性能。另一方面,針對高溫環境探索光纖結構耐高溫設計,如優化光纖芯和包層的材料配比,或者研發新型的光纖光栅制造工藝使其在高溫下依然能保持波長的穩定測量能力;針對低溫環境研究光纖中光信号傳播的物理機制以及如何抵禦低溫下可能出現的物理凝凍等影響信号傳輸的現象。

(三)增強系統的智能化水平

  1. 融入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随着監測設備部署數量的增加以及監測範圍的擴大,光纖溫度監測産生的數據量将海量增長。通過将大數據技術融入光纖溫度監測系統,能夠對大量曆史和實時溫度數據進行有效存儲、管理和分析。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挖掘這些數據中的潛在規律,例如預測設備的溫度變化趨勢、提前預警溫度異常升高,或者基于溫度模式識别來進行故障診斷等。在大型發電站中,可以利用以前積累的海量溫度數據和當前實時數據,通過機器學習算法構建發電設備溫度模型,用于預測發電設備在不同負荷、不同環境因素下最可能的溫度變化,提前發現潛在故障,優化發電設備的維護計劃和運行參數。
  2. 實現自動化運維和自适應功能:智能化水平提升之後,光纖溫度監測系統有望實現自動化的維護操作,當系統檢測到自身某個部分(比如某段光纖或者傳感器)出現故障信号時能自動觸發自檢、報告故障點、提示維修方法甚至自動切換備用設備或者線路保證溫度監測工作繼續正常運行,實現自我維護和修複功能,減少人工幹預工作量。另外,根據監測到的溫度環境特點傳感器自動調整自身測量模式或者參數達到自适應溫度環境的目的,例如在溫度變化波動不定的複雜環境下,傳感器自動改變采集時間間隔或者測量分辨率等參數來更靈活和準确地獲取溫度信息。

(四)探索複雜環境下的應用解決方案

  1. 複雜環境中的挑戰:在強腐蝕環境(如化工工業中的強酸強堿生産車間)、高輻射區域(如核電站内部的某些高放射性區域)以及強振動工作場景(如大型沖壓、鍛造等重型機械工作車間)等條件下,光纖溫度傳感器面臨諸多挑戰。如在化學腐蝕環境下光纖的防護層、探頭等可能被腐蝕破壞影響測量甚至很快失去功能;在高輻射環境下光纖内部結構可能被放射性物質破壞從而影響光傳輸等特性;在強振動環境下光纖的安裝固定性受到挑戰,可能導緻光纖發生斷裂或者信号傳輸抖動。
  2. 可能的解決方案:針對不同的複雜環境進行個性化的光纖溫度監測系統設計。對于強腐蝕環境,研發特殊的抗腐蝕光纖外殼或者塗層材料(相似于深海光纖)保護光纖的同時也要開發可以抵禦腐蝕氣體或者液體污染的傳感器探頭設計。在高輻射環境下,可以借鑒核工業中防護輻射的設計思路用于光纖溫度傳感器,在保證光纖能夠正常進行溫度 – 光信号轉換的同時合理采用輻射屏蔽材料或者結構減少輻射對光纖的損害。對于強振動環境則重點在光纖的安裝方式上創新,采用彈性的、減震的安裝座和固定結構,并且在光纖線路布置上盡量避免單根光纖過長增加易受損風險,采用多段短光纖集成以及增加冗餘備份線路的方式保障整體的溫度監測功能。
關鍵詞:

光纖聯系